认识古籍的版权页 — 牌记

🌌 365提款多久到账 ⏱️ 2025-08-31 21:07:08 👤 admin 👁️ 9780 ⭐ 449
认识古籍的版权页 — 牌记

上图为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唐代敦煌雕版印经 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。卷末镌有“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”18个字, 是世界上最早的带有刻印日期的印刷品(868年)。

上图为1944年成都市一唐人墓内出土的 《陀罗尼经咒》,约一尺见方,上刻古梵文经咒,四周和中央印有小佛像,最右侧有一行汉字依稀可辨,为“成都府成都县龙池坊卞家印卖咒本”。

据考证,此经咒所题“成都府”建于唐肃宗至德二年(757年)。这份印刷品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,是国内现存较重要的一份唐代印刷品实物。

以上这些唐时存留的版刻信息文字,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“牌记”,由于其常出现于书籍的卷首或卷尾,被后人称为 “刊语”。研究者多认为,“刊语”是印本对于抄本的沿袭,唐以前抄写佛经就常在卷末留下题识,被称为“书末题署”,刊语即“书末题署”在印本时代的延续。

而 牌记最显著的特征在于“围框”,即圈出一块单独的区域展示。在牌记产生之初,也确实有“无框”样式的牌记,其题识文字明显有意识地与正文作出区分。

上图为辽宁省图书馆藏国家珍贵古籍南宋绍兴二十二年(1152年)临安府荣六郎家刻 《抱朴子内篇》,书后有七十五字牌记,无围框,记录了南北宋之交,荣氏书籍铺由汴梁南迁临安重操旧业,所刻之书系据北宋本校正刊行之事。 此牌记为研究我国雕版史的第一手资料。

至南宋初期,开始有书坊在题识文字外面加上围栏,使其成为一个独立的单元,这种形式已经接近后世意义上的“牌记”了。从现存南宋古籍来看,这些早期牌记,多出现于临安和建安的坊刻本和私刻本上。这两地都是当时的出版中心,也许是由于出版业竞争的激烈,促进了牌记形式的完善, 牌记的功能也从单纯的记录刊刻信息,转变为了带有商业色彩的版权保护。

上图为 南宋黄善夫家塾刊本《史记》,属 “建本”,序后有“建安黄善夫刊于家塾之敬室”牌记。 此书为后世诸多《史记》版本之祖,曾登上央视《典籍里的中国》第一季第三集。( 10集完整版《典籍里的中国》免费观看 | 推荐收藏 )

上图为 南宋绍熙年间(1190-1194年)四川眉山程舍人的宅刻本《东都事略》,目后有“眉山程舍人宅刊行,已申上司,不许覆板。”带有明显的版权保护意识。

元至明清,牌记经历了漫长地演变,并逐渐发展为刻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。总体而言,呈现出 四个特点: 字数多少不定,式样多种多样,字体不一(篆、隶、草、楷、行各体都有,但以楷体居多),数量不定。

牌记内容按作用可分为单记刻书时间、单记刊书地点、单记刊刻者(及其斋名堂号)、兼记刻书时间地点及刊刻者、广告式牌记、新书预告、记版权等。式样上除了原有的长方形、亚字形外,又有了进一步的改进和突破,产生了爵形、钟鼎形、琴瑟形、碑牌形、幡幢形、葫芦形、瓦当形等不同样式,艺术造型上更为审美化。

作为古籍书叶上亮眼的存在,牌记的式样经历了长期发展,成为了融合传统艺术的实用性文化符号,印在古籍上的“logo”。

一起来欣赏下这些极具设计感的牌记式样吧。

钟形、琴形牌记

上图为 蒙古定宗四年(1249年)平阳张存惠晦明轩刻《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》,本页为目录页末,左侧有“晦明轩记”钟式牌记和“平阳府张宅印”琴式牌记。琴与钟都是礼乐文化的象征,此处将其作为“商标”使用,是书坊的“名牌”象征。

碑形牌记

此书版本与上相同。 碑形牌记放置于序前,模拟石碑形制,上方为碑首,下端为碑座,碑身刻文字。碑形牌记一则可多记录文字,再则显庄严稳重。此牌记碑首中间阴刻篆字“重修本草之记”,碑身详细介绍刊刻信息,碑座为一负碑赑屃。设计上黑白分明,艺术感强烈。

亚字形牌记

上图为 南宋咸淳间(1265—1274年)廖氏世彩堂刻本《昌黎先生集》,在卷一后刻有“世彩廖氏刻梓家塾”篆书两列,边框为亚字形。亚字形牌记是长方形牌记的一种变体,有的是直接用墨线刻成一个“亞”字,也有如图中所示在单边墨围边框的四角各画一条弧线,视觉上形成一个“亚”字。此种牌记一般配以篆体或隶书文字,尽显古雅。

插图式牌记

上图为明弘治五年(1492年)建阳 詹氏进德堂刻本《大广益会玉篇》,牌记形如对联与牌匾,右书“弘治壬子孟夏之吉”,左书“詹氏进德书堂重刊”,上书“三峰精舍”。中间的版画绘两位学生正聆听先生教诲,屏风上的三座山峰暗和“三峰精舍”——即詹氏进德堂别称。《大广益会玉篇》作为一部学生必备的字书,配此牌记可谓相得益彰,使其成为极富艺术感的广告设计。

荷盖莲座形(幡幢形)牌记

左图为 明万历三十三年(1605年)建安西清堂詹秀闽刊刻的《按鉴增补全像两汉志传》,书末牌记用阴刻荷盖莲座,刻“万历乙已冬月詹氏秀闽梓行”。右图为 明末杨氏清白堂刻本《全汉志传》,图中一童子手执荷盖莲座牌记,刻“清白堂杨氏梓行”。荷盖莲座形又称幡幢形,此类牌记北宋时已有,元明颇为流行,大多出现于佛经上,但也有用于小说的,图上两例即是。

欣赏了这些古籍牌记,是不是觉得赏心悦目?

但要看懂牌记,需要一定的“认字”能力,你能认出下图的牌记写的是什么吗?留言来回答😀

文章转自“旧书库”

▽西南边疆精选拓展阅读▽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韩 茂 莉 | 历 史 时 期 中 国 疆 域 伸 缩 的 地 理 基 础

张 黎 波 | 陈 灿 宦 滇 述 论

王 明 珂 | 田 野 、 文 本 与 历 史 记 忆

徐 冲 | 历史书写与中古王权

赵 世 瑜 | 明 朝 隆 万 之 际 的 族 群 关 系 与 帝 国 边 略

🛸 相关文章

光纤测试仪教程:深入了解光纤测试的关键步骤与方法
365提款多久到账

光纤测试仪教程:深入了解光纤测试的关键步骤与方法

📅 07-24 👁️ 8059
百度地图收藏地点及路线的完整指南
365提款多久到账

百度地图收藏地点及路线的完整指南

📅 08-08 👁️ 8047
鹧鸪会睡觉吗
365比分官网

鹧鸪会睡觉吗

📅 07-27 👁️ 8004